在14世纪末之前,沙赫里萨布兹城被称为“凯什”,但这座古老的城市还有其他名字:“迪尔凯什”——“悦人心扉”,“库巴特·阿里姆·瓦·阿拉达布”——“知识与学问之都”。这些名称的由来并非偶然。自古以来,这座城市以学术氛围和启蒙精神闻名,众多著名学者和《圣训》注释家曾在此生活和研究。其中包括帖木儿大帝及其父亲的导师——沙姆斯丁·库罗尔,著名的穆斯林学者、圣训学家和《古兰经》注释家——阿布·阿卜杜拉·穆罕默德·伊本·伊斯梅尔·布哈里,以及圣训学者阿布·穆罕默德·凯希、阿卜杜拉·穆罕默德·萨马尔干迪等。
在沙赫里萨布兹的中心,毗邻14-15世纪巴尔拉斯贵族的陵墓群,坐落着多鲁特·提洛瓦特(Dorut Tilovat)建筑群——一座纪念性建筑和重要的历史遗迹。该建筑群的名称意为“沉思或冥想之所”,建于1370-1371年。如今,人们可以看到该建筑群的三座主要建筑——一座大清真寺和两座陵墓,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庭院。
1904年,建筑群增建了入口——达尔沃扎霍纳(Darvozakhona),1917年又修建了胡兹拉庭院(Khujra)。该纪念建筑群的形成始于著名宗教人物沙姆斯丁·库罗尔(Shamsiddin Kulol)逝世后。这位苏菲派长老在社会上享有崇高地位,被授予“阿米尔·卡罗尔”(Amiri Kalol)的称号,意为“伟大的埃米尔”。此外,沙姆斯丁·库罗尔还是布哈拉苏菲学者巴哈乌丁·纳克什班迪(Bahauddin Naqshbandi)的导师。他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内赛夫(现卡尔希)和凯什(现沙赫里萨布兹)地区。
尽管拥有崇高的头衔,沙姆斯丁·库罗尔始终过着简朴而虔诚的生活,身体健康,并且毫无建造陵墓的意愿。他出身于一个普通的陶工家庭。然而,在他于1371年去世后,阿米尔·帖木儿下令为这位智者修建陵墓,并在其上安放大理石墓碑。
这位苏菲派长老的陵墓至今仍然是重要的朝圣地。在对墓室内部进行清理时,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墓碑残片,上面雕刻着植物纹样和铭文。此外,在库罗尔的陵墓旁,还可以看到另一座墓穴,据信可能是阿米尔·帖木儿之父的安息之地。
第二座精美的陵墓建于1437-1438年,被称为“贡巴兹·赛义德”(Gumbazi-Seyidon),意为“赛义德家族的圆顶”。这座陵墓由乌鲁格别克下令修建,位于赛义德王朝墓地之上,供帖木儿王朝成员安息。其中一些15-17世纪的墓碑上刻有铁尔梅兹赛义德家族的名字,同时还运来了来自铁尔梅兹和喀布尔的石碑。
多鲁特·提勒瓦特建筑群中还包括库克贡巴兹大清真寺(Kok-Gumbaz,意为“蓝色圆顶”)。这座清真寺建于1435年,坐落在一座更早的、前蒙古时期建筑的遗址上。作为主麻(星期五)清真寺,它以其壮丽的建筑风格和精美装饰而闻名。外部圆顶的鼓座上刻有《古兰经》的经文,入口门户则以几何砖雕马赛克装饰。
多鲁特·提勒瓦特建筑群是探索古城沙赫里萨布兹的又一亮点,让游客有机会深入了解喀什卡达里亚地区的独特文化和悠久历史。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
如有任何问题
一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