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兹拉特·谢赫·穆斯塔福库勒·霍贾(苏祖克-阿塔)于1140年出生在突厥斯坦的科拉奇克村。他是亚萨维教团创始人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的孙子。穆斯塔福库勒是哲学家高赫丽·胡什托季唯一的女儿所生的幼子。
年轻时,他忠诚地侍奉祖父,性格谦逊顺从,因此常受到祖父的关爱和眷顾。祖父对他宠爱有加,每次见到他时,总是满怀喜悦地称呼他:“苏祖金——我的黑眼睛,欢迎你!”从此,他的亲人们,后来整个民众,都开始以这个祖父赐予的昵称——“苏祖克”来称呼他。
在达到成年后,艾哈迈德·科拉奇基派遣儿子前往异乡,让他传播自己的宗教知识,并学习以正道谋生。穆斯塔福库勒来到一片荒无人烟的土地,这里由丘陵和岩石构成,紧邻塔什干的社区。他开始整治和改善这片区域。
传说中,年轻的穆斯塔福库勒初到陌生之地时,一位长者请求他到田里帮忙,并承诺给予报酬和食物。当农田主人回屋取食物时,穆斯塔福库勒俯身看向被杂草覆盖的耕地,走过田垄,说道:“Экилгани колсин, бегонаси чиксин!”(留下所播种的,去除自生的!)。瞬间,所有杂草从土壤中脱落,流入灌溉渠。
当长者走出屋子,看到这一奇迹时,惊呼道:“啊,真主啊!请原谅我的无知,我未能认出这位不凡的少年!” 说完,他激动地亲吻穆斯塔福库勒的衣襟。这一事件的故事迅速传遍整个地区。人们开始纷纷前来,希望获得他的祝福,并学习他的教义。
凭借在伊斯兰学术和哲学方面的深厚造诣,以及他的仁爱精神和卓越的领导才能,穆斯塔福库勒逐渐成为当地备受尊敬的精神领袖。
在整治完这片土地后,谢赫决定返回故乡,看望父母,以安慰他们并告知自己的确切所在地。回程时,他邀请家乡的工匠、手艺人和《古兰经》诵读者前来,并为他们提供住所和庇护。此外,他下令开始教授当地居民学术知识和各种手工技艺。工匠们一到达,便立即开始修建房屋、清真寺和宗教学府。
谢赫的智慧与学识远近闻名,甚至吸引了来自遥远地区的学者和宗教学生,他们纷纷前来探讨重要的宗教问题。作为众多学生的导师,苏祖克-阿塔度过了充实而卓越的一生,他将这片荒芜的岩石地带改造成了一片繁荣的社区。他于1217年逝世。
苏祖克-阿塔建筑群位于塔什干市的谢汗陶尔区,靠近乔尔苏集市。最早的清真寺和陵墓修建可追溯至帖木儿时代。1363年,帖木儿在一次征战途中突患重病,在塔什干停留六个月休养。康复后,他下令在此地修建清真寺和宗教学府,因为正是在这里,他获得了伟大的精神启迪。1364年,苏祖克-阿塔陵墓与清真寺建成,并一直保存至今。
不幸的是,1936年,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清真寺和陵墓被关闭,并改造成一家金属制品工厂。原有的房间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企业办公室和仓库。用于生产取暖的燃油和煤炭污染了所有墙壁,工厂的废酸直接排入灌溉渠,机器昼夜轰鸣,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最终,在1989年,经过居民们不断的抗议和请求,政府决定关闭这家工厂。
自1990年起,清真寺和陵墓开始了修复工作,以恢复其宗教功能。在漫长的修复过程中,北侧的凉廊、艾旺(门廊)得到了修复,还新建了大型净身室、服务人员房间、图书馆和安保室。1996年,在穆斯林节日古尔邦节(哈伊特)期间,清真寺举行了隆重的祈祷仪式。同年,该清真寺正式获得政府注册,并归还给信徒使用。
几个世纪以来,当地居民世代相传自己的技艺和知识,延续着祖先的手艺。这些工匠凭借精湛的技艺和辛勤的劳动养家糊口,同时也为保护古老的手工艺传统做出了贡献。
作为宗教学者的苏祖克-阿塔不仅传授宗教知识,还强调掌握一门世俗技艺。他认为,这不仅是学者们未来家庭幸福的保障,也是一种稳定的经济来源。因此,许多曾在此学习的工匠后来迁往其他城市发展,而这个社区也成为当时最早、最著名的手工艺人聚集地。至今,这里的居民仍然继承着祖辈的传统技艺。
同时,社区中的女性也擅长各种手工艺,如织布、刺绣和地毯编织。自古以来,当地女性亲手为女儿准备嫁妆,并传授她们各种传统技艺,使这一文化遗产得以延续至今。
2017年,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沙夫卡特·米尔济约耶夫访问了苏祖克-阿塔社区,并下达指示,对陵墓和清真寺进行修复,同时改善周边环境。修复工作的重点是将清真寺与陵墓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纪念性宗教综合体。周围区域经过彻底清理,并增设了停车场。
到2019年,所有修复工程顺利完成,包括在纪念建筑群周围建造了34座两层手工艺人住宅。这些技艺精湛的工匠至今仍在这里工作,将他们的知识、技艺和工艺的独特奥秘传授给下一代。
在线游览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
如有任何问题
一条评论